泛亚电竞·(中国)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news

钟表媒泛亚电竞体罪大恶极?

2023-07-16 05:55:2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泛亚电竞纵观全球表坛,无论是国外的Ins还是国内的论坛微博,对钟表媒体的嘲讽总是一个能得到所有人认同的“政治正确”。Ins上一个嘲讽Hodinkee老大Ben Clymer或者Revolution老大Wei Koh的meme可以轻松干到媒体人无法达到的超级点赞阅读量;从报道独立性到文章水平再到媒体老师个人的人品甚至财力,钟表媒体的一切都被各路表迷质疑抨击嘲笑甚至谩骂,这在几乎可以为任何事吵架的网络空间简直不可思议。那么问题来了,钟表媒体为什么会被群嘲,钟表媒体真的就是一群一无是处的垃圾吗?

  一个很常见但却似是而非的指控是:媒体老师不爱表不买表,然后还忽悠普通人买买买。坦白说确实有一部分媒体老师不喜欢表啥也不买,但纵观全球,头部媒体的话事人都对这个行业倾注着浓浓的热爱。我们熟知的Hodinkee老大Ben,就有着相当惊人的个人收藏,从古董PP1436、2526G到古董迪通拿各种古董超霸,再到超级独立制表人作品Simplicity,不锈钢LANGE 1,以及更多的现代精品PP(他只买Tiffany双签的现代PP)也许还有更多收藏低调的藏在保险柜;而另一位被嘲讽的大户Wei Koh,虽然我也不咋喜欢这哥们的某些做事方式,但人家的收藏也是极其精品:RM陀飞轮022、保罗纽曼迪通拿、特殊盘面的5970、MB&F万年历。中文世界也是一样,鍾大师无需多言,王寂还有其他平台奋斗的几位媒体人也都有相当的收藏,从表财比来看,媒体老师肯定比绝大多数嘲讽他们的键盘侠大很多,也更热爱这个行业。

  一个看似正确实则没有逻辑的的指控是:媒体老师都是品牌包养的小三,毫无独立性,内容都是垃圾。比如豪哥曾说“我对表坛媒体的独立性,深表怀疑。”这个指控肯定是正确的,因为品牌的广告费确实养活着世界各地的钟表媒体,但这个指控蕴含的因果链却似是而非,即不独立=为品牌的垃圾表跪舔=无法产出好内容,只有独立才有好内容。这个因果链,与客观事实完全相左,每天都在被嘲讽的Hodinkee的优质内容不胜枚举,其拳头栏目a week on the wrist大多数就是广告,但其制作水准绝不是什么“独立自媒体”能碰瓷的,尤其是Tudor GMT那篇的视频,居然把这只表拍出了旅人的孤独与大地的空旷;像Revolution,Wei亲自操刀的对RM经典型号评述,对古董PP计时的谱系分析等深度文也十分受看(当然词汇挺生僻,学英语的可以多看)。

  个人来说,我非常喜欢的新加坡媒体SJX,在独立制表的推广和钟表技术的深度上有很高的文章产出,该站两天就有一篇讲述迪通拿4130机芯多年技术改进的深度文,谈了UV-LIGA技术对齿轮的改进,以及为什么在垂直离合的结构下依然要减小齿轮的摩擦力(没听说几个劳粉看,真不知道在粉些啥)。而中文语境下,当年的《名表论坛》自不必说,《时间艺术》和如今的“表叔G”就有相当多的优质内容(最近的“十八罗汉”写得多好啊),虽然国内表坛一度确实有很多很多钟表水文,但如今还在奋战的媒体,不少都在出产着相对的高质量内容。最近隔壁网媒要搞年度腕表评选,也是华语区优质内容的风景线泛亚电竞,起码我觉得比什么GPHG要强很多。而那些所谓的“独立自媒体”,连特么语句不通小学语文都还没学明白呢,图全是盗的,文基本抄的,那才是真正的垃圾。所以钟表媒体虽然不独立,但不独立不代表水平低下。更不至于被全网嘲讽吧。

  接近真相的答案是,钟表媒体门槛极低,但挣得不算少。挣多少这件事情我们暂且不谈,但从中外各路媒体英豪的手腕来看,起码都是得交个税的。这已经让靠着每月几百块研究生补助的我羡慕嫉妒恨了,更重要的是这行业门槛低得吓人。大家基本都是拿着品牌统一的辞藻华丽的新闻稿再搞初中生般的二次创作,虽然如前文所说,头部媒体的水准非常高,但你架不住大量想当下一个Ben Clymer的脑残新人出来指点江山,抄袭,洗稿,翻译国外文章,你也是一个“钟表自媒体啦”泛亚电竞,我的一个朋友的一条讽刺的言论很有趣:汽车媒体要各地试驾改装评测;音响媒体要参展听音录视频,钟表媒体……一个iPhone发发外网图吹牛逼就行。话是尖酸刻薄,但仔细一品,不无道理。而这种低水准的媒体,也疯狂拉低了媒体行业的平均水准。钟表消费者除了我这种靠出卖色相和捐精买表的,都是有钱人。看到这么多垃圾,能不骂娘?

  更深刻一步的思考其实要回归到手表的本质:手表只不过是一些精密小玩具而已。和汽车,甚至是手机比起来,手表实在是太过简单:零件用CAD等现代工具一按就是一大堆,被吹的神乎其神的倒角一刀切一下再镀一下就完事儿了,而且就像中国足球一样,相当多的钟表品牌,甚至是顶级头部品牌,其制作工艺居然是随着时光推移下降的,比如一家我超级喜欢超级爱爱到骨子里的顶级品牌,现代表机芯就用铁线取代了古董的keyless work,其他品牌就更不想说了。钟表又太过可有可无,说到社会影响力,钟表总是自称艺术,但钟表和艺术之间的距离比本穷狗和张康阳之间的距离还要大,无论从价格还是对人类文化的推动都无法与艺术相提并论。钟表哪怕直到今天都是个挺geek的玩意儿,大多数人顶多知道个水鬼橡树鹦鹉螺RM长啥样,也懒得再知道更多了。这世界不能没有艺术不能没有汽车不能没有手机,但这世界绝对可以没有机械表。

  那么又简单,又可有可无的钟表,有什么报道价值吗?坦白说其实没有太多值得报道的东西,钟表史上几乎所有,注意是几乎所有重大的发明早已经在怀表时代完成了。而机械表其实在实用性上早已经是个被淘汰的玩意了,现在就是一精致的玩具而已。你见过什么玩具媒体每天发东西测评玩具吗?就连情趣媒体测评震动棒看多了也没啥意思啊!

  短短二十年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都变了不少了,钟表界除了一个RM,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吗?那点变化和世界的变化相比,堪称乌龟和法拉利竞速。哪有那么多可以说的啊。那么问题来了,没啥说的却要为赋新词强说愁,那能写出东西吗?那钟表媒体能不水吗?除了加工新闻稿,真有那么多能写的东西吗?绝大多数“新品”就是变颜色变材质各种市场营销小改款,真的有啥可说的吗?去年年初到现在,除了超霸321、PP5212、RM27-04真的有什么很好的值得大谈特谈的表吗?起码我认为没有。那每天一篇的推送,都在推什么呢?虽然“表叔G”已经足够敬业努力,但依然免不了一些应景之作,别的中外媒体也是一样,甚至更糟。

  我绝不是在维护钟表媒体,说句实在话我也嘲讽过媒体老师们。可与其说媒体们都是混蛋,不如审视一下系统性的问题吧。以shame on wrist为代表的嘲讽媒体和品牌的meme账号在迅速大火之后很快也没什么更新频率了,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没有什么可嘲讽的了嘛……天天骂Ben Clymer骂Hodinkee骂J-C Biver和Hublot,很快都没得骂了,骂都没得骂了,你说得多枯燥啊。而读者们天天讽刺媒体充值所以不客观报道,然而独立客观第三方的报道就必然要向读者收费,但很多消费者哦,花几万买个二手劳力士,几百块给徐步天老师检测一下的中介费都不愿意掏,而是求助一帮微信水友,给自己置办手表尚且如此,又咋能指望钟表媒体靠读者生存呢?

  我不知道钟表媒体的路在何方,也不知道如今这个奇特的时代,那些尝试着把新闻稿做成相对优秀内容的人意义何在。我只能看着各路嘲讽媒体的段子给他们点赞,说一声钟表媒体,罪大恶极!

搜索

HTML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