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中国)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news

泛亚电竞教父背影:Mr Biver沉浮录

2023-08-16 09:43:3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泛亚电竞这则新闻在中国没有激起丝毫涟漪,但在10000公里外的瑞士,不亚于一次地震。原因很简单,在瑞士,Biver地位非凡:

  他走进餐厅用餐,几乎所有人都会站起来向他行礼。走在路上,也会有人向他鞠躬问候,甚至亲吻他的手以示尊敬;「Hublot - 宇舶」表厂公共停车区,永远有一个Biver专属车位;他的话被称为「比马太福音还动听」。

  有人说他是瑞士钟表业救世主、奢侈腕表大师,也有人说他的影响力早已超出钟表行业,是一名充满激情的领导者,一个国家级偶像泛亚电竞。

  然而,44年前,当Biver还是个连工作都找不到的大学毕业生时,他根本不敢相信自己是「无所不能」的。

  1974年,25岁的Biver刚刚找到人生第一份工作——在100年历史的「Audemars Piguet - 爱彼」表厂中,当一名实习生。

  毕业3年都找不到工作的Biver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但现实并不如他想象那么美好:

  薪水只有正式工一半,没有工位,没有名片,连座机也没有。老板说,你不需要这些东西。于是,Biver只能在满是机油味的工厂给制表师们打杂,哪怕他是世界排名前100的洛桑高等商学院高材生。

  在不耐烦中熬了4年,Biver终于升职为爱彼欧洲区销售经理。他带着这些年自己总结出的经验和建议去见老板,希望在这个百年老厂里一展宏图,老板却不屑一顾地说:

  在论资排辈的爱彼,只有4年资历的Biver无足轻重,但这时,他已经快30岁了。

  出头遥遥无期,Biver只好换一份工作,在「OMEGA - 欧米茄」当产品经理,从头开始奋斗。

  从70年代初开始,瑞士钟表市场就在石英表的打压下受到重创。曾经百家争鸣的传统制表业十不存一,很多小规模制表工坊扛不住危机关门歇业,连劳力士都为了生存自降身价生产石英表。

  据统计,1970年瑞士还有1600家钟表厂,9万名工人,到了1980年代,只剩632家公司和3万名工人。2/3钟表工业岗位消失,超过一半钟表制造公司破产,大量瑞士品牌破产和消亡,瑞士钟表的全球占有率从 45% 陡降到 15% 。

  1982年,一个重磅消息雪上加霜:拥有200年历史,被誉为「经典时计的缔造者」的古老表厂「Blancpain - 宝珀」面临最艰难时刻。尽管36年后,Blancpain跻身全球10大顶级腕表品牌,但在当时,它只值2万瑞郎。

  工作8年却毫无建树的Biver决定赌一次:辞掉工作,买下Blancpain自己创业。

  区区2万瑞郎还是在朋友帮助下凑齐,但他买下的,也仅仅只有一个招牌,没有工人,没有产品。这场跟命运的豪赌,他起手就是一把烂牌。

  为了生存,Biver必须省钱,去美国谈合作,他带着睡袋睡在日内瓦机场,只为买到纽约最便宜的机票。到美国后,住不起酒店,就睡在露营车,淋浴和洗漱只能在火车站用3分钟快速解决,因为投币一次只能洗3分钟。

  在扎堆生产石英表的大势下,Biver反其道而行之,带领员工潜心研究复杂机芯。这枚全历月相腕表的出现,让无数人回忆起几乎被遗忘的机械表时代,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品:

  Biver为Blancpain写下这句广告词,一个百年老厂的重生从这一刻开始。

  这场生死之战里,Biver以一己之力击败来势汹汹的日本石英表,用不到10年时间,就将仅值2万瑞郎的Blancpain变为营业额5千万瑞郎的世界顶级品牌。

  整个瑞士制表业也在他影响下逐渐复苏,瑞士长达数十年的「抗日战争」告一段落,Biver一战成名。

  带着Blancpain的荣耀,一晃10年过去,43岁的Biver迎来中年危机。

  3年前,Biver的妻子决定分居,她再也忍受不了自己的丈夫:每天工作15小时,日日如此,脑子里除了工作什么也没有。

  妻子离开后,Biver在痛苦中挣扎了3年,失去工作的动力,甚至将婚姻和生活分崩离析的责任归结于他一手打造出的Blancpain。

  这一年,Biver从事业家庭双丰收的创业领袖,变成孤家寡人,没有让他内心安宁的家人,也没有可供奋斗的事业。

  但男人总是要工作的,Biver给Blancpain的新老板Nicolas Hayek打电话,问他能不能给自己找份工作先干着。

  从Blancpain的挽救者变成给他人打工的品牌营销,Biver再次重头开始,并且,又一次拿到一手烂牌。

  彼时,在瑞士知名度跟劳力士齐名的OMEGA,从1960年代就开始扩大生产,近30年里几乎每年出一个新风格,不同材质、产品线混杂,积累了大量库存。

  90年代中国,是瑞士钟表业完全陌生的领域。那时的中国人只认识劳力士,怎样让OMEGA的名字跟劳力士一样出名,是Biver最大难题。

  首先,他跟世界上最卖座的系列电影「007系列」成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让OMEGA取代劳力士,成为007专用腕表。从那之后近30年里,几代邦德历经更迭,但手腕上永远带着一块OMEGA腕表。

  007冷酷、优雅、品位一流的形象,伴随观影热潮深入人心,那块始终不离的OMEGA腕表,也随着一起被中国人记住。

  如果说跟007的结合是针对男表,那么Biver跟超模「Cindy Crawford - 辛迪・克劳馥」合作的战略,就把OMEGA女表植入千千万万中国姑娘心中。

  在8、90年代的美国乃至全球泛亚电竞,Cindy Crawford是这个星球上绝大多数男男女女心中女神。1995年,她已登上过约600次杂志封面,年收入高达 960万美元,被「福布斯」杂志列为这个星球上收入最高的模特。

  在刚刚了解什么叫时尚的中国姑娘心中,Cindy Crawford就是大家争相模仿的对象,她在海报里佩戴的OMEGA腕表自然也成为爆款。

  在Cindy Crawford带领下,OMEGA成了时尚、高级的代名词,中国的高管太太、名媛贵妇没有一块OMEGA腕表,都不好意思出门见客。

  随着这2套战略的成功,OMEGA品牌深入中国人心中。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中国市场,Biver在中国特别设立OMEGA维修站,雇用的售后服务人员比销售人员还要多,尽力提升OMEGA在中国人民心中口碑。

  在OMEGA工作的10年间,Biver让它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受欢迎的腕表品牌,销售总额几乎增长了2倍,一手挽救困境中的OMEGA。

  2003年,Biver54岁,多数人混日子等退休的年龄,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

  此时的Biver声望鼎盛,一手将Blancpain和OMEGA两个岌岌可危的公司,变成名利双收的国际顶级品牌,成就远超钟表业。他只需要打打高尔夫球、给下属指点一二,爱惜羽毛,避开风险,等到60岁,就能在众人敬仰的目光中,安稳而体面地退休。

  而Hublot与「安稳」背道而驰:没有历史积淀,没有任何知名度,除了野心一无所有。接受它的邀请如同悬崖上走钢丝,一旦失败,Biver在传统表业辛苦奉献20余年换来的声誉,前功尽弃。

  Biver接下了这个邀请,没人相信他能第3次成功,毕竟,他已经54岁了。

  Biver开始他的第3次创业,第一步,就是用别人不敢用的材质制作机械表:锆、钽、镁、钛等贵金属,外加钻石、珍稀宝石、金、白金、陶瓷、精钢等。

  名字像爆炸一样响亮,品质也不是浪得虚名,一经推出,便拿下当年表坛奥斯卡「日内瓦高级钟表大赏」的最佳设计奖。

  除此外,Biver还让Hublot出现在全球各界有头有脸的精英们的手腕上:球王贝利、飞人博尔特、钢琴王子郎朗、新锐摄影师陈曼,他们无一例外,都戴着一块Hublot。

  随后,这张照片便被张贴在Hublot海报上发遍全球,海报上配了这样一则广告语「See What People Will Do For a Hublot - 瞧瞧人们为了宇舶都干了些什么。」

  当然,在广告最下方还有一行小字:「Hublot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

  这是一个足以写入教科书的经典营销案例,也是Biver最自豪的「事件营销」之一:「直到现在我都相信,一个品牌要发展,就应该以这样的方式去创造更多的情感、梦想与活动来推动。」

  在Biver带领下,Hublot从最初那个空有野心每年销售额不到2500万的年轻品牌,变成销售额破2亿的全球高端腕表品牌之一。

  2008年,Biver带着Hublot加入价值1.2万亿人民币的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同时成为整个集团腕表部的掌门人,一统「TAG Heuer - 泰格豪雅」「Zenith - 线大腕表品牌。

  年幼时背井离乡从卢森堡来到异乡瑞士,成年后生不逢时,人到中年几经大起大落。从一文不名的实习生,到整个瑞士备受敬重的教父,Biver用了44年。

  这44年里,Biver每天都像苦行僧,3点起床,工作15个小时,一天也没有间断。

  一句平淡的「LVMH集团钟表部门的首席执行官Jean-Claude Biver宣布退休」,并不足以概括他传奇的一生。

搜索

HTML地图 网站地图